杜雨茂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集锦113~临床经验 (四十三)下篇
更新日期:2025-06-28 已浏览:108次杜雨茂教授运用八味肾气丸治疗高血压的经验
李惠林
6月27日复诊:药后两下肢浮肿消失,沉困减轻,眩晕明显好转,头痛轻微,但耳鸣等仍无变化,夜梦多,舌淡红,苔薄白,脉转细数,左弦,右尺略显不足。杜老师认为此系肾阳渐复,水湿已去,惟肝肾阴尚虚,故变法滋养肝肾,柔润熄风并养心化瘀。处方:山萸肉、泽泻、菊花、丹皮各9克,生地、女贞子各12克,龙齿、磁石各20克,桑寄生、茯苓各15克,天冬、麦冬各7克,川芎10克,丹参8克。14剂,水煎服。药后耳鸣减轻,听力增加,睡眠好,下肢不肿,守6月27日方加菖蒲9克、天麻10克,继服30剂后,耳鸣尽除,听力恢复,头已不痛,胸闷胸痛未作,余症皆愈,血压138/80毫米汞柱。化验:血清胆固醇150毫克%,甘油三酯83毫克%,心电图检查结果同前。脑血流图:流入时间未见明显延长,血流量大致对称。随访四年未见复发。
案2:苗某某,女,51岁,教师,住西安某校。1978年4月18日初诊。主诉头晕目眩二月余。患者平素体健,闭经4个月,二个月前忽觉头晕,视物昏花,呈发作性,同时伴有颜面烘热,自汗,心烦易怒,尤其在情绪激动及紧张时易发。血压160/105毫米汞柱,眼底动脉变细,有交叉压迹。曾按更年期综合征及高血压给予对症西药治疗月余,疗效不显,转求中医治疗。察患者诸症如上,在询问病情时即见患者忽然颜面潮红,汗出淋漓,心烦急躁,约半小时左右才暂安。触其足胫欠温,舌淡红,苔薄白,脉弦略数弱,血压160/100毫米汞柱。
辨证分析:肾阴阳两虚证(眩晕),因其年过五旬,肾气衰而天癸竭,肾中虚阳不安于本位,肾阴不足难以涵纳阳气,以致虚阳上浮而成上盛下虚之证。
治则方药:拟温阳益肾,引火归元。八味肾气丸化裁,改汤剂内服。处方:怀牛膝、茯苓、淮山药各12克,山萸肉、粉丹皮、泽泻各9克,肉桂3克,制附片6克,熟地、龙骨、牡蛎各15克。六剂,水煎服。后又复诊二次,基本守上方,前后服药共30剂,各症消退,血压降至145/85毫米汞柱,诊脉弦缓,尺亦不弱,嘱服八味肾气丸一月,以巩固疗效。